5-7天快速验证,开发周期缩短60%以上,3D打印破解电力能源"大件难题"
在电力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大型铸件正面临"既要快速创新,又要稳定批产"的双重挑战。这类"大、精、难"铸件不仅尺寸庞大,更对气密性、强度和尺寸精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传统制造方式陷入两难:若追求快速创新,采用木模试制虽周期较短(约40天),但无法满足产品严苛的精度要求,也无法满足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要求;若直接开金属模,则前期投入巨大(模具成本超50万元),且设计变更代价高昂。这种矛盾严重制约了电力装备的迭代速度,特别是在当前行业加速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工艺已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快速升级的需求。
面对快速创新与稳定批产的两难困境,三帝科技的3D铸造工艺,通过3DP砂型打印实现5-7天快速验证,再基于验证数据优化金属模具设计,既保证了创新速度,又确保了批产质量,成功破解了这一行业困局。



在特高压GIS壳体的制造中,传统工艺需要3-4个月的修模试制周期,而三帝科技采用3DP砂型打印技术,仅用5-7天就完成原型制造和性能测试,并通过数字化模型实现设计变更的即时响应。经客户验证合格后,快速转入金属模具批量生产阶段,整体开发周期缩短60%以上,最终产品表面质量达到零缺陷标准,密封面针孔度优于1级,且通过气密性检测。

在某GIS导体项目中,三帝科技通过3DP砂模结合低压铸造的创新工艺,仅用20天就完成产品试制,导电性能完全满足一类铸件标准。快速验证后的产品立即转入规模化生产,不仅帮助客户赢得80%的订单份额,更实现了年产1500套产品的稳定量产能力。

该制造模式完美契合电力能源领域“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特点。相较于汽车行业动辄数十万件的大批量,电力设备零部件(如特种变压器组件、壳体、导体等)年需求量往往仅为几十件。传统铸造工艺在此情境下效率低下、成本高昂。
三帝科技的解决方案则展现出卓越的灵活性:小批量订单采用3DP砂铸工艺,省去高昂模具投入;当需求增长时,可无缝切换至金属模具批量生产模式。这种柔性生产能力赋能电力设备制造商,有效应对市场波动与技术迭代。这种集“原型快速验证+批量生产”于一体的全流程服务,正是三帝科技区别于单一3D打印服务商的核心优势。而三帝科技旗下河南平顶山3D铸造中心配备了完整的“工艺设计+3D打印+铸造+机加工及检测”一体化服务能力,具备超大型异形铝合金铸件研发和规模生产能力,以及专业的涂装产线(日涂漆能力达200㎡,满足国标等严苛要求),可实现年产高端铝合金零部件5000吨,为复杂电力能源铸件的最终品质提供坚实保障。
未来,随着智能电网、电力能源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三帝科技将持续深化3D铸造技术的创新应用,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为电力能源装备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推动整个产业生态向更高效、更绿色、更智能的方向发展,助力中国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