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速科技:仅巴掌大小的第四代超集成激光送丝金属3D打印头
在2025年Formnext
深圳展会上,成立于2020年的苏州融速科技有限公司以一款“仅巴掌大小”的第四代金属送丝打印头惊艳亮相,再次证明其在激光送丝增材制造(DED)领域的创新实力。作为国内少数深耕送丝工艺的高新技术企业,融速科技围绕激光送丝与电弧送丝两大技术路线,逐步构建起覆盖装备研发、打印服务及自研软件的完整业务布局。南极熊对其进行了深度专访。
深耕DED工艺,服务2000+客户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金属送丝增材制造技术,并在航空航天、高校科研、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目前,融速科技已与2000多家客户建立合作关系,累计交付工件超过2000件,涵盖30余种材料,逐渐成为国内DED打印解决方案的代表企业之一。

Laser One:科研型用户的明星机型
本次展会上,融速科技重点展示了Laser One设备,这是一款面向科研用户的小尺寸高集成设备,占地紧凑,却集成了自主研发的VEAM 6激光同轴送丝技术和Matrix环阵列激光器。该设备的氧浓度可稳定控制在10ppm以下,特别适合空间有限但对材料与工艺研发有强烈需求的高校与科研机构使用。凭借其出色性能,Laser One曾荣获第三届“金燧奖”银奖。

第四代送丝打印头:巴掌大小,更灵活的应用场景
最受关注的展品当属融速科技自主研发的第四代超集成激光送丝打印头。该产品基于VEAM 6激光同轴送丝技术,采用“水、气、丝、光、电”五路一体化设计,经历多轮迭代后,体积已缩小至“巴掌大小”。

这一突破带来了更高的灵活性:打印头不仅可轻松挂载在机器人臂上,也能集成在用户的3轴或5轴机床中,从而实现“一加N”的应用模式。换言之,客户只需一套打印头,就能让现有设备具备激光增材、熔覆甚至增减材一体的能力,大幅提升产线的柔性与产能。凭借这一创新,融速科技“VEAM多激光同轴送丝增材技术”荣获“2025激光金耀奖”新技术奖。

表面精度显著提升,突破高反材料瓶颈
融速科技在控制策略上也持续发力。其自研的定制能量场技术和功率随动技术,有效降低了打印过程中的残余应力,提升了热应力控制能力。这使得公司在高反射金属(如铜、铝合金)成形方面具备优势。与传统电弧送丝工艺相比,融速科技打印出的零件表面更为精细光滑,减少了后处理负担。


大型装备与产业化探索
除科研型产品外,融速科技还展示了适配工业生产的大型设备,包括电弧送丝的S2系列、激光送丝的Laser Five,以及机器人集成方案Robo L1。这些设备最大可支持2米以上工件的成形,满足航空航天、大型结构件等对效率与尺寸的双重需求。


开放合作与未来愿景
融速科技不仅欢迎客户到工厂进行工件测试,还可为有机器人或机床基础的客户免费设计“一加N”改造方案,让现有设备释放出更多潜力。未来,公司将继续推进打印头小型化、智能化,扩展材料种类和应用边界,加速推动送丝增材制造在科研与产业的普及。

凭借第四代打印头的小型化突破与系统化解决方案,融速科技正在为送丝增材制造注入新的可能性。此次亮相深圳Formnext,不仅展示了企业在DED领域的领先实力,也向外界传递出其推动金属3D打印规模化、产业化的坚定信心。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