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降10倍,氢能燃气轮机3D打印量产化实践,《量产中国行》走进明阳氢燃!
氢能,作为技术密集、应用场景近乎苛刻的高新技术领域,其产业化落地的生产制造始终是行业人员头痛的问题,有些部件就连百万级精密加工都难以满足,金属3D打印作为后起之秀,能否凭借其一体成型、灵活高效,挑起氢能技术落地的生产大梁?

本期《量产中国行》专访无锡明阳氢燃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氢燃)总经理王永志、技术工程师庞笑坤,通过对其自主研发的首个30兆瓦级氢燃机的生产实录,揭开3D打印在氢能领域的量产落地。

从概念到创下多个第一,纯氢燃机的由来与技术落地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氢能的纯天然、无污染日益受到关注,但传统的燃气轮机仍是以天然气燃料为主,在这种背景下,明阳氢燃公司应运而生。他们自主研发的纯氢燃气轮机以100%纯氢为燃料,具有启停灵活、爬坡速度快、调节范围广等特点,可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此外,纯氢还具有零碳排放突出优势,将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及服务沙戈荒的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个30兆瓦级纯氢燃气轮机——木星一号
“木星一号”——是明阳氢燃首个自主研制的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也是目前全球功率最大、含氢量最高的纯氢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一经公布就受到全国50多家媒体关注,更登上《内蒙古卫视》接受专属报道。王永志总经理介绍,他们是基于氢气燃烧特点和预混燃烧原理,提出了创新的氢燃料微混燃烧方案,开发了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微预混低排放燃烧技术。
该技术通过微预混燃烧室气动热力设计、仿真分析、结构设计的多轮迭代,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一体化燃烧室喷嘴制造,经过燃烧室测试验证,攻克了氢气燃烧“易回火、强振荡、排放高”三大技术难关,掌握了纯氢燃烧机理和特性,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纯氢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和控制技术。一台30MW级纯氢燃气轮机机组可将1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每年5亿度弃电转化为2亿度稳定电力,可满足6万个家庭每年的用电需求,有效提高沙戈荒新能源项目经济性和电网输电稳定性。

燃烧室:温度、精度、强度的“技术攻关”,首个氢能3D打印精密件的生产落地
王永志总经理说,他们采用3D打印技术完成了一体化燃烧室喷嘴制造,由于燃烧室的特殊性,对金属3D打印件的耐高温性、结构强度、精密程度都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高温关:850℃的材料突围
喷嘴要在850℃下长期"烤验",明阳氢燃团队自主研发了感性高温合金材料。美光速造3D打印设备用精准激光能量控制实现材料兼容,多轮仿真测试证明:打印件耐高温性能完全达标。
精度关:千孔如一的微米级挑战
火焰筒的壁面上分布着上千个小孔,为了保证火焰筒进气的均匀性,要保证这些孔的尺寸公差控制在微米级,这对金属3d打印行业来说都是个艰难的挑战。目前,美光速造的设备已经完成误差规格要求,其实际应用中的一致性表现将在后续通气/通水的仿真模拟测试中得到验证。
强度关:火焰筒及其拼接处的耐用性博弈
高速燃氢的机械震动会磨蚀部件,燃气轮机1-2万个小时的硬性生命周期,对打印件的强度及耐磨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目前打印件已适配耐磨性指标要求,2000小时的强度仿真结果,也为后续长期稳定运行铺好了路。
复杂结构关:近千根复杂纠缠的精密管打印挑战
近千个纠缠的管,管内还有微孔,除了3D打印没别的招。" 王永志总经理的话道破了金属3D打印在复杂件上的核心优势。传统机加工易产生碎屑堵住小孔,后续拼接更是难题重重,五轴CNC也搞不定,美光速造通过软件及数据调控完成了艰难挑战。

从像沙子一样脆弱,到迈向“量产化”,成本降10倍,生产周期缩15倍
“我以前是做航空件的,业内一致认为3D打印件强度不够、精度不行。” 庞工程师坦言对金属3D打印的质疑,“后来没办法,老板强制要求试用,结果没想到是‘真香’!”
40万-几万,成本降十几倍
在美光之前,首款部件采用传统机加,不仅成本高达40万,钎焊整合,整个周期长达45天;找设备公司加工,虽将成本降至十几万,但生产仍卡在45
天。去年5月引入美光速造3D打印机,从加支撑、切片到打印(调光/铺粉),到后期线切割、去应力热处理,全流程压缩至15天,成本更是倍数级下降。
量产化实践,生产与成本双自由
目前,通过前期40个打印件的技术调整及4轮打印的数据整合,设备开始了量产化的生产实践,一旦突破连续不间断地批量生产(只需加粉),我们将彻底解放双手,单个火焰筒的生产周期压缩到想象不到的3天内,成本也将迎来断崖式的下降,彻底实现生产与成本双自由。
从“排队等待”到“双向奔赴”,降低了成本,成就了效率
王永志总经理坦言,最初选择美光速造,源于行业普遍存在的痛点——其他厂商要么拒绝接单、要么排期冗长,加工周期根本赶不上项目进度;更关键的是,金属3D打印行业尚无统一标准,对方只负责打出‘型号’,至于能不能用、流量均不均匀,没法质检,出了问题更没法追责,打完就不管了。
而跟美光速造的合作模式截然不同:从打印验证开始,技术调光、数据核验全程有专人跟踪支持;打印中遇问题能第一时间响应解决。“大家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后续还将就40个打印件统一开展实践应用测试,依托这几轮打印数据的迭代,设备运转也将走上正轨。
王永志总经理最后总结说:美光降低了我的成本、成就了我的效率,我用信任与实践锻造了美光技术。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