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 模型 创业公众号手机端

AI液冷需求井喷,金属3D打印微通道给散热和节能带来新破局

zhiyongz 4分钟前 阅读数 #技术

到了2025年8月中旬,眼睁睁地看着一批粘上GPU数据中心AI液冷概念的股票连续大涨。


作为A股十几年的老韭菜,南极熊是越涨越不敢买,差点拍断了好几条大腿!

△拍断大腿表情图


当英伟达NVL576机柜以600千瓦的功率震惊业界——相当于500个家庭同时用电峰值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面前:传统散热技术已无法承载AI算力的狂奔。

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训练需求激增,数据中心单机柜功率密度从2022年8千瓦飙升至2024年17千瓦。麦肯锡预测,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将达171-219吉瓦,年均增长率高达19%-20%。

在这场与热量的赛跑中,金属3D打印技术或许可以带来破局。

△铜金属3D打印无泄漏一体式冷板。CoolestDC 声称是世界上首个成功安装在服务器 CPU(AMD EPYC 7352 2.30 GHz)上的无泄漏一体式冷板,由新加坡本土液冷公司 CoolestDC 与德国金属3D打印厂商EOS 合作完成,采用了 EOS Copper CuCP铜合金材料,用 AMCM M 2901kW 金属打印机进行打印。


△针对散热器行业的高效散热需求,中国金属3D打印厂商铂力特产品团队对液冷板内部的散热翅片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在设计空间中综合考虑换热与流阻,提升产品综合性能。在优化设计后,液冷板A的换热量相较传统直肋片冷板提升20%,同时压力损失减少约70%,在降耗的同时提升了散热效率。据南极熊了解,铂力特在西安、深圳等地一共部署了几百近千台金属3D打印机,可以大规模生产制造复杂零部件。


1 热危机倒逼,传统散热技术遭遇物理极限
散热系统能耗已占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的20%以上,而芯片热设计功率(TDP)的飙升让矛盾更加尖锐。AMD Instinct MI350系列GPU的AI推理性能较前代提升35倍,单机柜功率突破120kW,液冷系统从“可选”变成“必选”。

传统制造工艺在应对新挑战时捉襟见肘:

微通道瓶颈:传统CNC加工和钎焊技术难以实现低于100微米的冷却通道,热交换面积受限

结构单一化:直线型鳍片无法适配芯片表面非均匀的热点分布,导致局部过热

泄漏风险:多部件焊接组装引入潜在泄漏点,威胁价值百万的GPU机架安全

“芯片制造商正在生产更大、更热的处理器,高效冷却成为数据中心的关键问题。” Alloy Enterprises首席执行官Ali Forsyth指出。当黄仁勋在GTC大会上揭开600kW机柜的面纱时,整个行业意识到:散热技术必须迎来范式革命。

2 技术破壁,新型金属3D打印重构液冷设计范式
2025年ITherm会议上,两项颠覆性技术引发行业震动——堆锻技术(Stack Forging)与电化学增材制造(ECAM)正突破传统散热边界。

(1)堆锻技术:成本与精度的双重颠覆

△AMDMI300 冷板的 CT 扫描图,带有内部冷却通道


△AlloyEnterprises 的铜冷板


美国初创企业Alloy Enterprises开发的堆锻工艺,采用350-400微米厚的铝或铜薄片,通过激光切割、层压锻造,实现50微米级内部通道。相较传统激光粉末床熔融(LPBF)技术,其优势显著:

该技术更实现一体成型无焊缝结构,彻底杜绝泄漏风险。铜质冷板的应用使散热效率较铝材再提升30%,同时符合ASHRAE化学兼容性标准。

(2)ECAM:电化学增材制造
Fabric8Labs推出的电化学增材制造技术另辟蹊径。在常温环境下,通过电沉积构建33微米分辨率的铜制翅片,无需高温处理即可在PCB基板等敏感部件上直接打印。


纬颖采用该技术开发的3.5kW冷板,通过陀螺状微结构设计实现冷却性能跃升:

  • 热性能提升48%

  • 热阻降低35%

  • 有效表面积扩大900%


“ECAM支持基于SoC功率图谱的冷却设计,帮助提升性能、效率和可靠性。”Fabric8Labs产品副总裁Ian Winfield强调,这种技术不是简单升级,而是热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3 性能跃升,3D打印液冷的实战突破

在硅谷实验室的极端测试中,3D打印液冷方案展现出惊人性能:

热阻与能效突破

  • Alloy Enterprises方案:热阻降低50%,电源使用效率(PUE)提升18%,泵送压力降至竞争对手1/4

  • 领益智造BigMAC方案:在400W-1000W功耗区间,能耗降低40%,单机柜散热能力达120kW


成本与可持续性优化

  • 75MW数据中心应用Alloy方案:总耗电降低21%,年减碳数万吨

  • 领益智造通过钛合金微焊接:液冷铜管成本降至进口产品1/3,综合成本降低50%



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些技术实现了冷却介质的温度解放。Alloy的铜冷板允许使用44°C温水进行冷却,无需高能耗制冷系统,仅需干式冷水机组即可将热量排至室外。

“每节省1千瓦电力就意味着能够多生成1000个AI token。” 南极熊获悉,Forsyth道出能效提升的核心价值。

4 生态布局,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全链竞赛

产业化落地速度决定市场话语权。领先企业已构建完整制造生态:

产能军备竞赛

  • Alloy Enterprises:月产1.5万件,模块化产线支持快速扩容

  • 领益智造:东莞、苏州基地月产10万套,2025年底目标30万套/月。3D打印技术已成为其超级工厂所使用的的重要工艺类型,提供粉末床3D打印、激光熔覆3D打印、光敏材料3D打印等,这些技术已在消费性电子模切刀具上得到验证应用。

  • Fabric8Labs:获imec.xpand、TDK Ventures等投资,加速圣地亚哥试点工厂建设


标准与生态争夺

  • 领益智造主导起草《液冷服务器用冷板技术规范》,将50μm微通道蚀刻深度等指标纳入国标,打破美日垄断

  • Alloy Enterprises选择自主生产模式:“为确保可靠性和质量,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言出必行。”Forsyth解释拒绝出售设备的原因。


应用场景正从数据中心向外辐射:

储能领域:宁德时代4C超充电池采用液冷系统,电池组温差控制在±2℃

车载计算:领益为比亚迪开发的车载液冷模组通过1000小时盐雾测试

人形机器人:AMD与领益联合开发的微型液冷系统已通过特斯拉Optimus初步测试

评论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热管理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如果未来,英伟达、微软、谷歌、Facebook等巨头看中3D打印液冷技术,将有可能成为AI进化路上碳中和的关键路径,这场静默的热革命终将重塑AI算力的未来图景。

散热已不再是技术的配角,它正在成为推动人工智能进化的核心引擎。

备注:上文有Deepseek AI辅助加持。


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谨慎对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